你好,欢迎来到福州博医汇中医馆官方网站!  


图片展示

服务热线:
4000-3000-55

别只是把“它”当糖用,它是食物也是药!

2023-09-14 09:31:25

浏览:

在中医中看来,蜂蜜既是一种食物,也是药。那么既是药,说明蜂蜜用得不对,也会对人体有害。打破认知,我们今天开始。重新认识蜂蜜!《神农本草经》收录365味药材,将蜂

在中医中看来,蜂蜜既是一种食物,也是药。那么既是药,说明蜂蜜用得不对,也会对人体有害。打破认知,我们今天开始。重新认识蜂蜜!



《神农本草经》收录365味药材,将蜂蜜列为上品,并明确指出“蜂蜜味甘、平、无毒,主心腹邪气,诸惊痫痉,安五脏诸不足,益气补中,止痛解毒,除百病,和百药,久服强志轻身,不饥不老,延年”。


01蜂蜜的外用

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,蜂蜜是天然防腐剂,有消炎、防止伤口感染的作用。比如皮肤烫伤了,在烫伤处抹一些蜂蜜可以起到消炎,防止感染的作用。从中医的视角看,蜂蜜味甘能补脾,脾主作用于肌肉,又有止痛的作用对于伤口的恢复或愈合起到加速的作用。


02蜂蜜能中和,缓解毒素

如附子中毒,当然首选并不是蜂蜜而是生甘草、黑豆或绿豆这些可以解毒。但这些没有的话,生蜂蜜解附子中毒的效果会比较好。


03润肺,滋养脾胃

蜂蜜外观是黏稠口感润泽,有滋阴的功效。色泽大部分为白或者黄,具有很好的润肺、滋脾胃之阴的功效。如果肺燥干咳等吃点蜂蜜对其都有明显的帮助,但注意不要兑水稀释,直接吃效果最好。


04安神,助眠

有句老话叫“朝朝盐水,晚晚蜜汤”

在睡前喝点兑水的蜂蜜,能起到安神,助眠,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。


05润肠通便

强志轻身,指的其实就是通便,肠子润了大便排空了,人体自然也就轻盈起来,同时蜂蜜也能缓解精神的疲惫。



蜜碰葱,要出事


名医孙思邈的说法:“生葱同蜜食作下痢”


《金匮要略》:“生葱不可共蜜食之,杀人”。


“食蜜糖后,四日内食生葱韭,令人心痛”。


《饮膳正要》“生葱不可与蜜同食”。


诸多古医书都明确记载,蜂蜜和葱不能一起吃,一起吃可能会导致,腹痛,腹泻,痢疾等状况出现。其中《金匮要略》所谓的同食“杀人”,可能有点夸张,但如果虚弱的人,大量地食用,或许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个最坏的可能性。


南方医科大学有做过类似研究:“在不同量的葱和蜜蜂混合导致了一些小白鼠的死亡”


哪些人不适合喝蜂蜜


01脾胃虚寒人群

蜂蜜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来喝,因为蜂蜜相对偏寒凉,对于一些脾胃虚寒,容易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胀、腹泻的患者,不适合喝大量蜂蜜,否则会寒上加寒,从而引起脾胃不适的症状加重。


02阳气不足人群

蜂蜜同样不适合一些阳气不足的人来喝,对于经常容易出现手脚冰凉、精神倦怠、容易疲劳的患者,如果喝的蜂蜜过多,会进一步的伤阳气,进而会加重上述症状。


03糖尿病人群

蜂蜜对于一些糖尿病的患者,也不适合饮用太多。因为蜂蜜当中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,即糖分,所以如果蜂蜜喝得过多,会引起血糖增高,增加胰岛素代谢的负担,进而会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。


04肥胖人群

如果为一些存在肥胖和超重的患者,也不适合大量喝蜂蜜。因为蜂蜜当中的碳水化合物,每1g能够产生4000卡的热量,如果蜂蜜饮用得过多,会导致体内大量能量蓄积,其也不利于超重与肥胖患者的体重控制。


蜂蜜也有真假


真蜜

即采于山岩之间的野生蜂蜜。今人所食的蜂蜜,几乎都是家养的蜜蜂所酿,但功效上和石蜜几乎相同。


假石蜜

假的石蜜,其实就是白糖、白矾、香精和色素熬出来的。这些假石蜜,往往还会贴一张苔藓或空的蜂巢,以假乱真。



常见蜂蜜搭配


蜂蜜+柠檬

柠檬加蜂蜜能增强脑力,提高记忆力。常喝蜂蜜能改善眼周皮肤,让你的黑眼圈慢慢消失,提高人体免疫力。


蜂蜜+红糖

出现急性腹泻腹痛,拉肚子,先别着急,用红糖泡蜂蜜喝,有时候能快速解决,人疲劳过度容易引发腰酸背痛,肾虚肾亏。常喝红糖泡蜂蜜,能及时补充肾脏阴虚,解决疼痛。


蜂蜜+牛奶

牛奶加蜂蜜,延缓衰老哟。它还能缓和情绪、抑制疼痛、防止感染,能调节心理,消除紧张心理,减轻压力,上班族的年轻人们,觉得压力很大的,要每天来上一杯了,缓解一下自己的大脑压力,去更好的工作。


Top
图片展示

联系我们

地址:鼓楼区华林路116号屏东城1号楼1-3层(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之间,屏东公交站背后,光大银行与兴业银行中间,地铁树兜B出口)

 

总部电话:4000-3000-55

 

扫码关注服务号

联系我们

地址:博医汇名医馆( 鼓楼区华林路116号屏东城1号楼1-3层(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之间,屏东公交站背后,光大银行与兴业银行中间,地铁树兜B出口)

总部电话:4000-3000-55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热线电话
400-12346578
上班时间
周一到周五
在线客服
客服中心
服务热线
4000-3000-55
二维码
二维码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
闽ICP备1400335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