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欢迎来到福州博医汇中医馆官方网站!
2023-08-23 14:54:37
浏览:
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“处”有躲,停止的意思,处暑可以理解为“出暑”,大致的意思是,夏季的炎热即将过去,缓慢步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。随着夏日的暑气过去,但此时的秋天的凉还未到来,但昼夜的温度已经有了温差,白天依旧感觉十分炎热,民间也早有“秋老虎,毒如虎“的说法。
在中医看来;“在季节的转换中,特别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在随之变化,此时体内蕴含的2种气,其一是夏季炎热之气,其二便是转入秋时的躁气,因此,处暑后的调理也变得尤为重要。
如何预防腹泻?
夏秋转换之际,此时人体肠胃的屏障较弱,随之而来的便是腹泻,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的注意肠胃,及其保暖问题,并注意饮食习惯,及其卫生。
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秋冬之际冷热变化,处理的不及时常常导致腹泻,当然也有细菌感染等因素。
中医针对于这段时间由肠胃问题引起的腹泻,重点在于健脾化湿,可选用藿香正气散,补脾益肠丸等,除此之外,针灸,推拿也是针对慢性腹泻的绝佳方式。
药食推荐:炖苹果
炖苹果富含丰富的蛋白,有吸附止泻作用。
药食推荐:八珍糕
健脾健胃,每次2块,用开水调成糊状。
药食推荐:焦黄大米粥
将大米洗净凉干,大锅炒至黄色,加水煮粥。
夏秋之际,这些需要注意
1、协调阴阳,作息要得好
正因为处暑处于阳消阴长的状态,人体的阳气逐渐减弱,阴气增长,此时,早起能起到舒展体内阳气,早睡能收敛阴气,此来安舒五脏,调和内气。
2、注意养神别掉入秋燥陷阱
“秋收冬藏”精神的调养在这段时间尤为重要,保持乐观心态,切勿发火,动怒,悲伤,免受疾病侵扰。
3、即将步入秋季养阴防燥,润肺
气温还未明显下降,这时表现头疼少汗,口,鼻唇,鼻,咽干燥,有干咳有痰,但难以咳出,舌干苔黄欠润等“温燥”表现,可以服用枇杷膏等,清肺润燥的药食物。秋天还会诱发许多疾病,如感冒,鼻炎,咳嗽等,秋天必须养阴防燥,润肺。
4、预防“秋季病”
秋季天气转凉,此时会有人会觉得自己骨头疼!这就是秋季病!“夏季时人体汗多,肌肉毛孔疏松,长吹空调,寒气集中于腿部,秋天一到,不通便疼,出现关节痛,疼痛的症状”尽量少用空调和风扇。同时昼夜温差大,及时增减衣物,保证胸腹不受凉,多开窗通风,避免,湿寒,温热之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,同时也避免病毒细菌等。
药食同源的食物:
1、百合
百合性味味甘,性寒。归经归心、肺经。功效养阴润肺,清心安神。主治用于阴虚燥咳,劳嗽咳血,虚烦惊悸,失眠多梦,精神恍惚。
禁忌:风寒咳嗽及其中寒便溏者
百合银耳羹
功效:清心安神,润肺止咳
材料:百合15g,大枣2粒5g,银耳20g,冰糖20g
方法:银耳提前用温水泡发(新鲜百合清洗干净即可),大枣去核切成小丁,把银耳倒入砂锅,加足量的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,银耳煮至粘稠此时加入备好的,银耳,大枣丁轻微搅拌,再煮10分钟即可使用。
2、莲藕
莲藕是莲的根茎,味甘,味甘,性寒,归属于心经、肝经、脾经及胃经,具有清热生津、凉血散瘀及止血的功效,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:藕“补中养神,益气力,除百病,久服轻身耐老。”
禁忌:脾胃虚寒及其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,煮藕用砂锅,忌铁
木耳莲藕片
功效;养阴润燥,除烦和中
材料:鲜莲藕一节,木耳30g,红椒,生姜,沙拉油,香油,醋,糖,少许盐。
方法:藕洗净去皮切成片,黑木耳沸水泡开,红椒、姜切丝;锅内烧开水,放入藕片略烫,浸泡片刻,沥干水,拌入黑木耳;另起锅,放入香麻油、沙拉油,烧至五成热,放入姜丝、干红椒略爆,再加入醋、糖、盐烧开;将烧开的料汁淋在藕片上,加盖焖2分钟,拌匀即可。